迈畅历史人文网
首页 > 历史名人 > 弗莱明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弗莱明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其中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灭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标签的培养器里,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弗莱明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倒掉,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

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灭了吗?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点枯影。他立即决定,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

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用一根线蘸上溶了水的葡萄状球菌,放到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葡萄状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去,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但是放入带有伤寒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线,这几种细菌照样繁殖。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结果。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所以弗莱明暂停了实验,但是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开辟了道路。

10年后对青霉素的再次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更是震惊了世界,因此,这次研究被世人称为“青霉素的二次发现”。1940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仔细阅读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对这种能杀灭多种病菌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知道,要提取出这种物质,需要各方面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他邀请了一些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这之中,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是他最主要和得力的助手。

在弗洛里的领导下,联合实验组紧张地开展了研制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钱恩提取出了一小匙青霉素。把它溶解在水中,用来杀灭葡萄状球菌,效果很好。即使把它稀释2百万倍,仍然具有杀灭能力。随后,他们开始了更努力的提取工作,终于获得了能救活一个病人所需的青霉素,并救活了一名病人,证明了这种药物的无比效能。

弗洛里清醒地意识到,青霉素要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必须改进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但这对联合实验组来说,却是无法办到的事。当时的伦敦正遭受德国飞机的频繁轰炸,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很不安全。

1941年6月,弗洛里不顾钱恩的反对,带着青霉素样品来到不受战火影响的美国。经过和美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的温度下进行生产的设备。用它提炼出的青霉素,纯度高,产量大,从而很快开始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从而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历史名人 苏辙北宋时期的...
在中国古代,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尤其是在宋朝,由于社会风气和礼教的影响,女子出嫁往往需要丰厚的嫁妆作为陪嫁。然而,即...
河南历史名人 刘邦一次为后人...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的事迹与决策常常成为后世研究与评价的对象。其中,有一次行为虽为后人所不齿,却在清朝时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高...
狮子座历史名人 清朝顺治帝为何...
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福临因天花病逝,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和未竟的事业。福临的第三子,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在祖母孝庄皇太后...
双子座历史名人 隋朝历史大事年...
宋朝,一个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其开国皇帝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皇权的传承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宋朝初期的“金匮之盟”与...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