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畅历史人文网
首页 > 历史故事 > 1952年5月24日扫盲运动开始

1952年5月24日扫盲运动开始

1952年5月24日,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

概念

扫盲运动是1950年,党领导的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群众运动。其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条件以及它所面对的对象决定了它具有统一而又灵活多样的特征。

必要性

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文盲占90%。

②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③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

意义

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最有标志性的成就,是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不仅意味着中国教育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素质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还意味着中国政府兑现了对世界的承诺。“消除知识差距,将全球每个居民受教育的权利变成现实”是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行动的两项主要目标之一。扫除文盲则是该项目标的主题。1987年11月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目的是实现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的行动计划。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理所当然地要为在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而努力奋斗。

总之,建国之初的扫盲运动不但在文化上使广大农民摆脱旧社会的噩梦,打开知识文化的大门,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解放,而且为广大农民通过技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迈出了中国新农村建设最初的步伐。

时间

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

②1952年5月24日,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

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扫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③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④教育部与全国妇联于1990年还共同设立了巾帼扫盲奖,每两年表彰一次扫除妇女文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妇女扫盲工作更好的开展,以达到20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的任务。

⑤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得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⑥教育部建立了扫盲评估和表彰奖励制度,1996年设立了“中华扫盲奖”,以表彰为扫盲工作做出贡献的组织和脱盲成绩显著的个人。1996--2000年每年表彰奖励一次扫盲教师和基层扫盲工作者,5年共表彰个人近千人,先进单位400多个。

⑦2001年1月1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⑧2001年3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也显示: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是8507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比率已由15.88%下降为6.72%。而青壮年文盲的比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从而实现了我国政府9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重要目标。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

标签: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762年5月3...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
汉代历史故事 618年4月1...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
经典历史故事 601年3月1...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齐国公长孙晟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高宗李治母亲,太尉长孙无忌同...
儿童历史故事 271年4月3...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裴秀出身...

强力推荐